close


劇情簡介(摘自開眼)

本片獲得金球獎七項大獎提名,妮可基嫚和梅莉史翠普兩位女主角同時入圍,並被評選為AFI美國電影協會十大佳片以及美國東南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舞動人生》導演史蒂芬戴爾卓的第二部電影,妮可基嫚為飾演吳爾芙裝上假鼻子。

本片故事分三段進行,在1949年蘿拉布朗(茱莉安摩爾飾演)是一個懷孕的家庭主婦,她為了她丈夫的宴會忙得不可開交,但是她又深深著迷於吳爾芙的小說「戴洛維夫人」無法停止。 在21世紀的今天克勞麗莎(梅莉史翠普飾演)也正要投入一場重要的宴會中,這是她的一個飽受愛滋病之苦的作家朋友所舉辦的;而這兩個女人的命運卻同時因為1923年倫敦的知名女作家維吉尼雅吳爾芙(妮可基嫚飾演)的作品而有所影響,吳爾芙也正在從事她的創作……

這三個女人會牽扯出什麼樣不可思議的關聯,並深深影響彼此的生活……


從很多電影和書本上知道,絕大多數創作的動力源自於苦悶和非平常的激情。當作是抒發悶氣也好,或者是那種情緒下的靈感是很活絡的。電影時時刻刻裡以三段敘事交錯的方式還帶出三個時空的女人,以維吉尼亞的戴洛維夫人一書為中心而使彼此的命運發生了不可思議的交集。

三段故事裡有著幾個共通的東西:自殺的意圖﹔為他人活著的人生﹔派對﹔愛。而這些事情相會後導出的是對人生精闢的體悟,每個人看透之後所做的行為,相異的行為。就如結局維吉尼亞留給他丈夫信中所說的:仔細的面對人生,等到看清之後,捨棄它並不是件困難的事。

維吉尼亞的部分是創作戴洛維夫人一書的過程,羅拉布朗則是閱讀此書後得到領悟,而於今日的克勞麗莎去實踐了戴洛維夫人一書的生活。就如維吉尼亞在書中為這女主角設定的最終命運-自殺,也同樣的反應在其他兩段故事中,而除了主角的配角群們也具有相當的意義地位,其實片中自殺的那些人自殺不單單僅是為求自身一死,也為了他(她)們所愛的人,如維吉尼亞所說:是為了讓活著的人更重視生命。艾德哈理斯所扮演的理查一開始就跟克勞麗莎說:我活著是為了取悅妳,不是嗎?克勞麗莎回答他說人不都是為了別人存在嗎,這就是人生。而理查自身受了幼時母親自殺陰影的影響,也看透了克勞麗莎所欲迴避的心理,最後決心自殺不只是為了自身的解脫,也是讓克勞麗莎好好的去正視自己的人生。時下很多人都是如此吧,本身有著難以解決的困境,又不敢去好好面對,只想轉移注意力在其他的人事物上,於是最後結局我們看到克勞麗莎直接且溫柔地擁吻他的女友,跟先前他與養女對話時提到除了理查之外她的人生好像了無意義,產生了相當的對比,一種改變。

回看維吉尼亞的故事,她因為精神上的疾病而不得不到鄉間生活,然後這不是她想要的,她說她覺得像活在眾人的監視之下,甚至連自身的興趣都要醫生來提醒,身在這樣的環境和心境之下促使了她創作戴洛維夫人一書的契機。由於我文章最初提到的,這樣的心境和環境正式激發偉大創作的動力,她描寫的戴洛維夫人是一個看起來非常有自信,非常厲害的女人,整天忙著為了舉辦一個派對,但她實際上可能並不是看起的那樣好。從這樣的創作過程和動機,去省視另外兩段故事,可以時時發現不少精采的呼應。羅拉布朗讀了這書之後發現自己的人生就像一場假像,如同維吉尼亞後來被迫過的生活一般,於是受了激勵決心有所改變,但是發現理想跟現實不能有所妥協,甚至難以改變,進而欲實踐那書中所顯的自殺意圖。而電影最後2段故事的女主角相會時的那段談話,更是全片中非常精要的一部分,可說是一次將兩段故事,互相激結出一個火花。內容我不多提,不過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話是羅拉說的:當你沒得選擇而有所選擇時,後悔有什麼意義?人生不就是這樣?前方看似一大堆選擇,但是實際上你能決定的相當有限,這時候做出決定如果後悔是沒意義的,如何去承受才是重點,當下是最重要的,也呼應了克勞麗莎曾提到的
她曾覺得有那個時刻,面對早晨覺得有無限的可能性,好像是幸福的開端,但後來才了解,其實在那一刻不是什麼開端,而就是幸福本身。 

本片不管是三個女主角也好,連每個配角都具有相當鮮活的個性,脫口而出的每一句話都能讓我思考很多事情。本片三個女主角的演技都有相當驚人的表現。雖然奧斯卡是由妮可基曼得獎,但是其他兩位女主角的表現也絕不遜色,梅莉史翠普的精準又具爆發力表演實在嚇人,在廚房裡那段對手戲讓人印象深刻。而朱莉安摩爾所飾演的角色看起來相當具有層次感,怎麼說呢,就是心境變化的表演最為明顯,拜角色本身設計所賜,其實我覺得朱莉安摩爾該拿奧斯卡影后的。這部片我談了這麼多,其實不管是演員,配樂,故事等等都是上乘之作,如果真要令人詬病之處是稍嫌沉悶,即使每一句台詞都不容錯過,但是如果真要好好看清楚本片,真的需要高度的專住力和敏銳度,不然還沒思考完一個段落時,影片又丟來一個考題給自己,一不小心就造成混亂了。

7/18/200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ci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