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傳說中因為太血腥而在國內被禁播的電影,最聳動的就是那在網路上流傳甚久的54人跳軌自殺片段,在我好不容易有機會拜見此作品,看完片頭果然可以感受到一股震撼力,雖然你知道那是假的,但也不免想像若在真實中上演此情景是否就像螢幕上那樣,血漿四濺、斷手斷腳滿天飛,想也知道在場所有人都將留下心靈創傷。不過最刺激的也可能就只有這樣了,電影之後的自殺血腥場景相較開頭都已不算什麼了。



電影除了血腥場面外,當然更應注意的是作者試圖藉由自殺這樣的題材來表現什麼,大體而言,你若將片中年輕人討論時關於自殺的字詞換成其他時下流行的事物。將會顯的可笑又諷刺,如果自殺引起流行,真的會讓人如此盲目跟從嗎?雖然這是作者刻意的強調、對比,不過看到片中人能這麼的把自殺如日常之閒話家談一般,還是讓我覺得有些牽強。比較可以讓觀眾直接察知到的原因,應該是那些老生常談的如:都市中的冷漠與孤獨、人迷失自我等等的,而這也大概是事件主謀策劃的動機和心理想法。

如果再拋開這些形而上關於近乎哲學式的爭執、討論,回歸電影本身,一大堆的瑕疵將再也不能被那一大堆的番茄汁給掩蓋過去。首先是主角人物線的選擇從頭到尾都模糊不清,電影海報的女生說她是女主角我猜有一堆人會反對,而她好像就是最後替事件上畫上句點,或說是下一個註腳的人物,但你還是搞不清"何必是她?",或是跟那兩個刑警又怎樣?就算不先破梗,看過那個該死結局的人會想對那段空泛的"自我論"狠狠的挑剔一下,更別提那個中間跑出來模糊焦點的混混老大,跟那幾個駭客的關聯又是啥?增加死人、番茄汁?

關於自殺的題材最近台灣上映一部塚本晉也的"惡夢偵探",雖然後者比較起來商業、平易近人地多,但我還是覺得自殺循環這種誇張化後,又草草點過去的方式不太喜歡,雖然她還是有值得一看的地方,除了片頭外,比較推薦的就是那個主婦用菜刀那裡,是全片唯一我半張著眼睛看的橋段,不蓋大家,真的很噁心。 

另外本片另一特徵是由於人物的死亡都係因為自殺,這跟一般的恐怖電影不同,對死亡的恐懼不是來自於看不到的那一邊,觀眾是直接對螢幕上那個人感到害怕、不知道她什麼時候會發神經著手自殺,而且相較於無腦地亂跑、白痴地尖叫的那種被害者,帶有被催眠似的神情的自殺者反倒讓人感覺更毛些。


 

網頁劇情介紹(有結局)

 

 

 

 

最近,聽說附近有所中學一個15歲的男生自殺了,有人猜測是由於前幾天男生沒交作業,老師把幾個沒交作業的學生家長都叫到學校教育了一通,家長回家後也沒如何嚴責該男生,只是告之其要做作業,也許男生就是不想做作業,結果幾天後的一個傍晚,他放學回到家在自家的電風扇上上吊自殺,等家長發現送去醫院卻為時已晚……據說,事發那天,男生放學後還買了羊肉串一路吃著回家的。

為了不願做作業而自殺,這個原因在成年人看來未免有些可笑,雖然可以當作故事來聽,但心情無比地沉重起來。近日正巧看了一部有關自殺的離奇電影,片名叫《循環自殺》(Suicide Circle),不妨在這裡重溫一下。說它離奇,倒不是這部電影的構思有多新鮮,而是開頭的自殺事件有點匪夷所思, 54個穿著制服的女學生,手拉手談笑中同時跳入新宿地鐵的甬道,任由疾馳而來的列車從身上碾過,一時間,甬道、車廂、站台上血肉橫飛,54個人的鮮血染紅了整個世界。

事件立刻造成轟動,警方盡全力調查,但自殺事件卻防不勝防,連負責此案件的黑澤刑警本人也在偵察工作中自殺身亡,在經過一番努力之後,警方終於逮捕了自殺俱樂部的首腦Rolly,卻沒能阻止自殺人數的上升,事實上以Rolly為首的自殺俱樂部所犯下的罪行與本案無關,真正的幕後黑手竟是一群小孩,他們依靠正走紅的少女演唱組的歌詞及海報等向人們傳遞著訊息。

說它離奇,倒不是這部電影的構思有多新鮮,而是開頭的自殺事件有點匪夷所思, 54個穿著制服的女學生,手拉手談笑中同時跳入新宿地鐵的甬道,任由疾馳而來的列車從身上碾過,一時間,甬道、車廂、站台上血肉橫飛,54個人的鮮血染紅了整個世界(只用日本人才會拍出這種BT的東西~暈)。

事件立刻造成轟動,警方盡全力調查,但自殺事件卻防不勝防,連負責此案件的黑澤刑警本人也在偵察工作中自殺身亡,在經過一番努力之後,警方終於逮捕了自殺俱樂部的首腦Rolly,卻沒能阻止自殺人數的上升,事實上以Rolly為首的自殺俱樂部所犯下的罪行與本案無關,真正的幕後黑手竟是一群小孩,他們依靠正走紅的少女演唱組的歌詞及海報等向人們傳遞著訊息。 

大概故事圖文解說&抱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ci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