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知道對所有人來說,作夢的感覺和體驗是否都一樣。就我來說,有時夢裡的場景會跳來跳去、自己突然就不是自己,或是國小中高的朋友全湊成一班還互相認識,甚至還有在夢裡又作惡夢,醒來後以為沒事了卻又能再醒一次等等。(下有嚴重結局洩漏)


這部由伊旺麥奎格
Ewan McGregorRyan Gosling和娜歐密華茲Naomi Watts演的心理驚悚片【離魂】,是表面上看似題材老舊,實則係目前將「夢境」的感覺演繹地最有味道的作品(就我觀影經驗而言),至少是我將作夢時的經驗套用時感觸最多的作品。
電影描述由伊旺飾演的心理醫生,從同事那裡轉接一個病人Ryan Gosling,他有神奇的預言力量並宣稱自己會在星期六自殺,而伊旺在追尋他為何要自殺的過程當中、竟越來越分不清楚真實與夢境的界線。電影的故事進行到一半時,敏感的觀眾就大概能猜到這從頭到尾可能只是一個幻覺或一場夢,關於那些莫名的重複和號稱已死亡卻仍「實際」存在的人物,並不難描繪出結局可能的樣貌,讓人比較在意的是,電影會變出什麼花樣來滿足我們這些影痴的胃口。

關於夢境和現實的連動的題材,最近比較知名的有【香草天空】、【駭過陰陽線】、【角川恐怖短篇電影之呼喊】和【鬼物】(另一個結局的版本),還有如果也能將【記憶斷層】也算進去的話(有爭議!),相關的電影還真的蠻多的,可是上述沒有一部是如【離魂】般,這麼專心地在詮釋夢境和現實的區別、期間的落差和某種莫名的失落感。原文片名的「Stay」是當我不小心看到DVD封盒上特別收錄,其介紹到瀕死經驗訪談時,所不小心提前猜測到結局和這片名的用意,簡單的說就是當你在呼喚將死親人或好友必用到的詞句-「別走!」、「保持意識!」或「留下來!」等的意思。

  
電影中不斷地穿插著一段以第一人稱開車的鏡頭,可以想見必然是導致事件的源頭,只是如何發生,是誰開車,是誰在作夢是有待釐清的結果。而結局的真相大白雖不能說是讓人意外,仍有留下許多讓人輝之不去的疑惑,不過若從頭細細思忖至此,在其中能感受到的韻味,就有如從夢中醒來的惆悵感般緩慢而沉重地滲入心中


 

導演Marc Forster( 尋找新樂園 Finding Neverland )在電影中運用了許多特別的運鏡手法,在角色的走動時迅速地置換背景而省去拖泥帶水的移動過程,本來我以為這除了「炫燿」之外沒太意義,不過這若用「夢境」來解釋卻一切合理而令人拍案叫絕!當電影的最後我們逐漸知道真相時,這一切都是主角Ryan Gosling發生車禍時的瀕死幻想時,伊旺和其他人的出現是為了讓他重燃求生意志,最後整個夢的世界要崩潰之時,那個讓霓虹燈光瀰漫的畫面設計是近來我看過最有詩意的鏡頭,而這在夢裡也是合情合理的表現。最後主角所作的決定在每個人的心中自有不同解讀,就我認為,經過了夢世界裡和自己所愛的親人一一再會時,要再回到一個充滿自責以及失去所愛的現實世界裡,實在是太痛苦了。在這裡我並非要提倡所謂自殺的觀念,而是在同樣的狀況下,人是否有必要再燃生存意願,我個人持非常質疑的態度。

如我所說這雖是一部探討夢境和生命的電影,也許享受不到什麼高潮迭起的劇情轉折,也沒有緊湊的情節發展,但是就整體觀之仍讓人讚嘆電影利用如此故事來詮釋「夢」的種種。不過在沉浸於餘韻之時,我仍不免有些許微詞,既然這是主角一個人的夢(瀕死體驗),將其在現實中所映入眼裡的人物都化作夢中角色之後( 而整部電影大半的迷朧色調是因為現實世界中閃爍的警示燈 ),電影採取讓伊旺和其他人都擁有獨立思考的做法有些難以理解,即使作夢時常常會把自己當作是別人而行動,不過讓其他人反過來質疑夢的世界似乎太有遠見?也許這是「你怎麼知道你不是在作夢」之類的辨證問題,不過我暫時能想到的原因可能只是為了混淆視聽。若要作更進一步的辯解,我能說的是,也許導演要表達的是在現實世界之外,有存在著一個非現實的「意識世界」,所有現實中的人在某個地方存在著彼此意識的連結,這也可以解釋了為何電影最後伊旺會覺得娜歐密似曾相識吧?……別告訴我這只是泡妞的手段之一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acino 的頭像
    pacino

    ☆映畫狂☆

    paci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